伤仲永 导学案设计(人教版七年级下册) |
||||
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→ 语文教案 → 伤仲永 导学案设计(人教版七年级下册) 2015-04-26 → 手机版 | ||||
伤仲永 【文学常识】 王安石,字介甫,号半山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。庆历年间进士。官至宰相,封““荆国公”,也称王荆公,谥“文”,也称王文公。他强调权时之变,反对因循保守。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、反应社会矛盾之作,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。他因散文雄健峭拔,被列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 本文选自《临川先生文集》 【原文呈现】 金溪民方仲永,世隶耕。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,忽啼求之。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,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。其诗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,传一乡秀才观之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观者。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,或以钱币乞之。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,不使学。 余闻之也久。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。令作诗,不能称前时之闻。又七年,还自扬州,复到舅家问焉。曰:\"泯然众人矣。\" 王子曰:\"仲永之通悟,受之天也。其受之天也,。卒之为众人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。彼其受之天也,如此其贤也,不受之人,且为众人;今夫不受之天,固众人,又不受之人,得为众人而已耶? 【重点句子翻译】 1、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 2、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、父利其然也 4、卒之为众人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【对比阅读】 【甲】金溪民方仲永,世隶耕。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,忽啼求之。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,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。其诗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,传一乡秀才观之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观者。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,或以钱币乞之。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,不使学。 余闻之也久。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。令作诗,不能称前时之闻。又七年,还自扬州,复到舅家问焉。曰:\"泯然众人矣。\" 【乙】陈际泰,字大士,临川人。家贫,不能从师,又无书,时取旁舍儿书,屏人窃诵。从外兄①所获《书经》,四角已漫灭,且无句读②,自以意识别之,遂通其义。十岁,于外家药笼中见《诗经》,取而疾走。父见之,怒,督往田,则携至田所,踞高阜而哦,遂毕身不忘。久之,返临川,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。其为文,敏甚,一日可二三十首,先后所作至万首。经生④举业之富,无若际泰者。 (选自《明史》) 【注释】①外兄:表兄。②句读: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“句”或“读”,相当于现在的标点。③南英辈:指艾南英等三人,与陈际泰被合称为“临川四才子”。④经生: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。 1、解释下列加点词意思 ①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取而疾走 ④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2、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 ②自以意识别之,遂通其义 3、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慧,长大后却“ ”;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“家贫,不能从师,又无书”,后来却能“ ”(用原文语句填空) 4、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陆路 |
| |||
『![]() ![]() ![]() | ||||
【上一篇】 【下一篇】 【发表评论】 【推荐给朋友】【我有更好的资料】 |